新锦江娱乐开户:www.justoa68.com 讯 香港土地短缺,亟需开拓新土地资源应付发展。特区政府昨日公佈《香港2030+: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》公众参与活动,就本港2030年后的发展规划进行6个月公众谘询。发展局局长陈茂波表示,本港正面对人口以及楼宇老化问题,建议将香港规划成宜居、具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的高密度城市,初步估算长远尚欠1,200公顷的用地,建议发展东大屿都会及新界北以满足土地需求。整个规划预计令香港可容纳900万人口,住屋可提供10%的缓衝。
陈茂波与规划署署长凌嘉勤昨日在政府总部见传媒,简述2030+报告重点。他指出,近年邻近地区经济发展快速,为香港带来机遇和挑战,而人口老化将造成劳动力下降,加上大量楼宇会在未来几十年快速老化,估计到2046年楼龄达70年以上的私人住宅单位将达到32.6万个,为居住环境带来挑战。
发展东屿九东建商核圈
他续说,香港的宜居度和创新表现一般,建议将香港发展成宜居、具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亚洲国际都会,通过可持续发展,满足现时和未来香港社会、环境与经济的需要及诉求。为此,报告提出概念性空间框架,巩固传统核心商业核心圈,将九龙东、东大屿都会规划为第二及第三个商业核心区,形成「都会商业核心圈」,提供商业用地。
报告又建议发展东大屿都会及新界北两个「策略增长区」。报告估算,香港未来新增土地需求总和约4,800公顷,扣除已落实或规划的3,600公顷土地,长远尚欠1,200公顷土地供应,包括300公顷经济用地、200公顷房屋用地、700公顷属于休憩及社区用地,建议发展东大屿都会和新界北,可提供1,720公顷的总发展面积。
三轴心拓创科工商交通
报告又建议发展三条「发展轴心」,包括在洪水桥、屯门、元朗南及北大屿山连成「西部经济走廊」;把将军澳、古洞北、落马洲河套区、马料水及莲塘/香园围口岸连成「东部知识及科技走廊」;发展科学园、工业邨一类科技设施,涵盖新界北发展及多个过境通道的「北部经济带」,容纳仓储、科研及现代化其他新兴行业。报告同时建议兴建多条运输走廊,提升交通网络并改善都会核心与大屿山的连接。
凌嘉勤表示,框架将提升经济容量,拉近居所与就业地点的距离,有助改善现时居所与职位地点分佈失衡的情况,届时都会区佔全港人口及职位比例会分别由现时约59%及约76%,下跌至约45%及约62%,而新界则分别由现时约41%及约24%升至约55%及约38%。
增人均生休憩空间
在宜居性方面,报告建议改善生活空间,提高人均生活空间比率至3.5平方米,人均休憩用地增至不少于2.5平方米;推广长者住屋及长者友善设施;改善蓝、绿自然资源及建立健康都市,在规划上注入鼓励市民多做运动和注重健康的城市。
根据统计处估计,2043年香港人口将高达822万。特区政府表示,整个规划完成后预计可容纳900万人口,住屋容量可为该人口估算提供10%的缓衝。特区政府昨日起进行为期6个月的公众谘询,期望在2018年完成整个2030+研究。文章来源:新锦江娱乐开户:www.xjj365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