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锦江娱乐开户:www.justoa68.com 讯 香港特区政府上周公佈跨越2030年策略性规划研究,但有意见担心政府过度规划。发展局局长陈茂波指出,本港从来只有「唔够地」之实,没有「太多地」之嫌。他又解释,政府并非要「硬发展」,亦不会触发土地开发灾难,只是建议保护保育价值高的地方,优先发展已受破坏土地,包括棕地。
陈茂波昨日发表网志指出,作为有承担的政府,必须适时回应转变和诉求,在有限资源中创造最佳条件,并得以可持续发展。政府日前公佈《香港2030+: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》,便是透过全面策略性规划研究,好好准备,迎接未来挑战及机遇。
倡拓新北证有决心发展棕地
他再次表明,发展棕地仍是必然选项,儘管释放棕地发展并同时照顾现有经济作业绝不简单,但政府有莫大决心、按部就班处理,建议发展新界北就是一大例子,涉及逾200公顷棕地,政府正是希望善用及发展这大片棕地作房屋用途,同时改善乡郊环境。
陈茂波又承认,土地问题是社会矛盾根源之一。本港长远新增土地总需求逾4,800公顷,扣除启德、洪水桥等新土地供应,仍欠约1,200公顷。如果已落实或规划的发展项目未能如期或全数落实,又或出现未能预测的需求,土地赤字只会愈来愈大。因此,策略建议发展东大屿都会和新界北两个「增长区」,能提供1,720公顷总发展面积,正可解决长远土地赤字问题。
对于有意见称或形成「过度规划」,他直言,香港从来只有「唔够地」之实,没有「太多地」之嫌。这两个「增长区」规划重点,不单提供土地作住宅发展,亦提供机遇在传统商业区以外设立经济和就业中心,缔造新经济平台,拉近市民居所与工作地点距离。
发展保育共进 不分先后
陈茂波又指,市民对策略另一误解,是认为政府只懂「硬发展」,但其实他们同时提出:发展时要积极提升环境容量,促进可持续发展。而建设经济、开发土地与环境保育,从来没有相互抵触,他们的策略规划不是「先发展,后保育」,而是两者共进,缺一不可。
对于市民担心政府「太积极」觅地,包括透过填海开发「东大屿都会」会触发土地开发灾难,他解释,政府对生态环保从无掉以轻心,现正是建议保护保育价值高的地方,优先发展已受破坏的土地包括棕地,以及在建设地区边缘已荒废及低保育价值的地区。当局发展时必定致力把环境保育和生物多样性纳入规划考虑。文章来源:新锦江娱乐开户:www.xjj365.com